“凿井铁军”展风采

——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刚果(金)和赞比亚项目工地见闻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不久顺利闭幕,让奋斗在非洲大地上的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欢欣鼓舞。一转眼,该公司已扎根非洲地区承建矿山工程12年了,建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日前,笔者走进该公司位于刚果(金)和赞比亚的矿山工地,一睹这支“凿井铁军”的风采。

      认牌不认人

      铜冠矿建公司刚果(金)金森达项目部位于刚果(金)第二大城市卢本巴西市,距离市区250多公里。2013年11月项目开工建设,目前有41名中方员工和近200名刚方员工,承担着金森达铜矿开拓工程施工和中段采矿作业。

      今年8月,笔者来到现场。进入生活区要经过一道由刚方人员值守的大门。尽管同车的项目部经理左和每天上下班数次与这名门岗见面,但依然被阻挡在门外。刚方驾驶员下车与他理论,从两人的争吵中听出,他在执行矿里刚出台的出入挂牌制度,只认牌子不认人。项目部车辆还未来得及办车牌,因此被他阻挡在门外。看着他黑黝黝的面孔,呆板、固执的憨态让人感到可气,又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左经理与其上司电话协调,半个小时后车辆终于被放行。这名值岗人员站立一旁,毕恭毕敬地致军礼。第二天前往入井口下井,经过矿区时遇到了多个持枪刚方人员巡逻,都是一脸严肃地走到车边查证件,放行时,一脸笑容举手敬礼。车上同事们介绍说,刚方人员执行制度都是“杠杠的”,对中方人员也十分友好,都称他们为“BOSS(老板)”。

      高效率采矿

      沿着斜坡道进入项目部井下施工现场,巷道四周是哗哗的涌水和劈头盖脸的淋水,不一会浑身就湿透了。我们拖着脚上重重的高筒胶靴,小心翼翼地蹚过了一道道“地下河”。井下每个采矿、掘进、锚网、安装、排水等作业点都由一名中方员工带领六七名刚方员工在工作,有的操作凿岩台车,有的驾驶铲运机,有的扒矸石。由于作业面围岩风化十分严重且涌水不断,围岩遇水后像流沙一样,岩层破碎段巷道有员工在打钢支架支护;采场受淋水影响,员工们都穿着雨衣艰苦作业。

       左和告诉笔者,由于矿体走向不规则、厚薄不均,走向倾角22度,项目部采用“上向分层采矿法”,每个月的产量远高于矿山其他队伍。每个中段都要施工若干条倒段风井,项目部采用“上向中深孔分段爆破法”,应用国际先进的移位灵活、无轨作业的S7D凿岩台车,先打出直径63毫米、深25米的底孔,经间隔装药、分段爆破成型,效率极高。施工一条直径3米、深度25米的天井,7天就能成井,而且成型极好。在中方刚方员工携手奋战下,从2013年底开工至今年7月份,项目部累计完成掘进量14万立方米,支护量2775立方米,采矿量15.6万吨(占矿山采矿总量3/5),安装支护钢支架562架,取得了优异成绩。

       实现多劳多得

       几年来,项目部培训了一大批凿岩台车、铲运机操作工和豪沃生产车驾驶员等技术人员,实现了技术工种人员属地化。但是不少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刚果(金),特别是去年有一家美国公司在距项目部500多公里的科鲁维奇市开办露天矿,以高工资招收无轨设备操作工,致使技工部分外流。对此,项目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人员,一是将目光瞄准附近有着1.2万人口的金森达村,优先招录村民;二是在刚方人员中实行以老带新、导师带徒;三是对在岗的无轨设备操作工考核激励,比如当月满勤的奖励50美元至100美元,多拉一车矿加1美元,凿岩台车多响一茬炮加10美元等,实现多劳多得。

       刚果(金)法律规定,企业用工三个月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签订合同后除非有违反法律行为不得辞退。为此,项目部招聘人员十分慎重,录用的人员必须能将半人高的车轮胎扶起来,小电工要会接照明线,大电工要能接开关柜等等。通过招聘,他们聘用了大量当地人员,在满足企业用工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渠道。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是施工区区长周晓平常常用英语挂在嘴边的话。为从根本上扭转刚方员工随意脱岗喝酒的习惯,项目部将每月福利发放与考勤挂钩,规定出勤22天的发给2袋细玛粉(刚方人员的主粮,即玉米粉),出勤15天至22天的发1袋,出勤不足15天的不发细玛粉。通过对症下药,刚方员工随意脱岗现象逐步有所好转。

       沟通没有障碍

       铜冠矿建谦比西项目部位于赞比亚国的基特韦市郊区,主要承建中色非洲矿业公司东南矿体项目,工程浩大,施工年限长。自2011年底开工以来,已建成井深1251米的主井、1155米的副井和670米的南风井,并承担了平巷施工作业,累计完成掘进量97万立方米,基建一期工程于2016年顺利结束。目前在建的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井下平巷、硐室开拓及永久设施安装工作。项目部有中方员工140余人,赞方员工近600人。铜冠矿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防治水工程分公司的很多员工也齐聚项目部,与项目部人员联手展开大会战。

      走进一个足球场大的主副井工地,可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全钢结构主井井架,这是铜冠矿建公司去年8月11日建成的非洲大地上首个采用双桅杆吊装技术吊装的高59米、重608吨主井大型井架。“我们是在受到场地限制和联系不到重型吊车的情况下,创造了这一奇迹。”机电安装分公司副经理余玉广介绍说,这在国内外矿山永久井架吊装史上也是首次。

       笔者从南风井乘一人多高的吊桶下井,厚重雨衣和全副武装几乎让人透不过气。井下明亮的巷道内,几名赞方员工驾驶着国际一流的阿特拉斯、山特维克等机械设备和铜陵有色铜冠机械公司的无轨设备,在井下往来穿梭,国内鲜有的先进设备破碎锤捣着大块矸石,发出巨大声响。

       工区副区长周耀忠告诉笔者,中赞员工之间早已不存在语言障碍。原来,在东南矿体工程开工之初,为了让中方员工尽快掌握英语,项目部出台规定:中方员工与赞方员工沟通不了,任务就得自己完成。规定出台后,中方员工们积极学习英语,有的找翻译学,有的在宿舍墙上、床头上贴上英文纸条,天天看、天天记,还有的主动向赞方员工学习。天长日久,大家的英语口语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加强安全监管

       中赞现场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实现了项目管理工作简单化。项目部为下属五个工区各配备了1名中方区长、3名跟班副区长和聘用4名赞方人员Shiftboss(首席值班长)、6名Pic(班长)。中方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项目施工监督管理、带班和下达派班指令,赞方人员的首席值班长、班长负责派班赞方员工和带班迎头作业。尤其是首席值班长很有威信,且认真负责,保证了一线作业安全有序开展。这样,不仅避免了中方人员对赞方员工过多的直接管理,减少了矛盾,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针对井下空间作业有限,岩石破碎,施工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实际,项目部聘用了2名赞方人员安全官和8名赞方人员安全员。这些人员实行井下三班制进行安全巡查。今年,安全员在巡查过程中拍照了5名中方员工班中睡觉、劳保用品穿戴不齐等违章行为,将照片张贴在井口,累计罚款5000余元人民币。项目部安全管理处罚制度严格,对中方员工违章情节较重的起步罚款100美元至200美元。对于赞方员工以激励为主,未发生破皮伤事故,每人每月奖励200克瓦查(约140元人民币),或发给同等价值的细玛粉、食用油等;发生一起轻微伤,则全员都没有奖励。

       12年来,铜冠矿建这支队伍在非洲大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一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钢铁队伍。他们将继续奋斗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再奏凯歌,为中非友谊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Designed by: 卫宁网络